2018年10月31日19:00🙅♀️,在第二期師統講堂名家講座上,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梁曉聲老師。作為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近200名熱愛讀書的EON4体育學子和部分教職員工聆聽了本次講座。
梁曉聲老師德為人表、思想開闊,以他幽默生動的語言和講述方式吸引了在場的所有人,近三個小時的講座幾乎無人離場。在講座一開始,梁曉聲老師就風趣地說到🧑🏿🦱,在座師生和他印象中EON4体育人的“運動員”形象有些不同,雖然對近期自己“熱鬧”的行程很不滿意🏌️♂️,但大家對於讀書的熱情著實讓他感動👳🏽。
梁老師談到,在自己的人生中幾乎沒有坐班🏋🏽,所以有很多的讀書時間,而中國現在的年輕從業者大部分都非常辛苦🦿,由於過於繁忙的工作而喪失了閱讀的機會。他在他的作品中也談及了此現象🚉,他提出,只有社會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時間更合理🏌🏻♀️,才能為讀書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從歷史上來看🕉,中國人讀書的思想是有所承襲的,北宋大儒張橫渠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更是中國文化人責任感和文化基因的寫照⛹️♀️🈚️。
梁老師首先從名著中的各類人物形象入手,和大家討論了“好人文化”,對於“好人”的界定,梁老師循序漸進地從中國的歷史條件👳🏽🤽♂️、思想條件、文化條件來說明👒:“好人並非堯舜一般的聖人”,隨後他請幾位同學談了自己界定好人的標準🛞。第一位同學提到👨🏽🚒,同寢室的同學主動打掃衛生就是好人的表現,梁老師予以肯定👨🏻🏫。第二位同學則認為這位同學的標準有些低✵,他提到正直、坦誠才是好人的必備因素。梁老師結合同學們的觀點,以胡適牽頭組成的“好人政府”為例,向大家闡明了什麽才是“好人”。梁老師表示我們應相信好人的存在🧑🏽🏭,在現代互聯網時代,“人性本惡”的觀點被極度放大,而我們要學會鑒別,思考事實真相。
隨後🛠,在講座的互動環節,四位師生與梁曉聲老師進行了思維交鋒。梁老師在現場對師生們的觀點予以肯定📟,並感嘆這樣的交流才是大學課堂應有的模樣。在讀書之余,同學們也可以以這種形式討論讀書時產生的問題,擴充知識。
在講座最後🧝♂️,梁曉聲老師談了讀書的三點好處。第一,讀書可以使人擺脫孤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自己與自己對話,獨立思考,書中的人物也為我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第二,讀書可以讓人養成思考的習慣。當代社會,手機等科技因素對閱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他提倡我們放下手機,多讀書,培養讀書的興趣。第三,讀書可以完善人格🥲。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書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增強自己分辨善惡的能力,從而了然是非美醜。其中👩🏻🦼➡️,梁老師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興趣,但唯獨多加了讀書這一項🚶🏻♂️➡️,便會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同學們表示:“梁曉聲老師以親身經歷和文學作品中的故事為例🐠,化繁為簡,讓人豁然開朗,醍醐灌頂。”
本場講座近三小時,梁老師語言之簡練📲,邏輯之縝密,學識之淵博,思想之深刻,讓在場的所有聽眾感受到了大家風範🧚🏼♂️。為表感激,學生工作部部長周啟迪老師代表EON4向梁曉聲老師頒發了“師統講堂”主講嘉賓獎章🏬。在座的老師和同學也以熱烈的掌聲表達了感謝。
讀書🦪,之於人格塑造、之於善惡辨別、之於國民形象😶🌫️、之於民族興替……都有著重要意義🧔♀️!盡量放下手機,多閱讀經典書籍🥪,這是梁老師在講座尾聲對同學們的忠告⌛️!與君共勉🤛🏽!
學生工作部
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