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發🫷,延期不返校🙆♂️,停課不停教👩👦👦、不停研。除積極開展在線教學之外,導師們還采用各種方式開展科研指導📍🙏🏻,學生們采用多種途徑進行學習。
張力為老師,心理學院
張力為老師歷來保持每周一次組會的頻率,疫情來臨,張老師並未因為條件限製停止這項工作,而是提前計劃🍋🟩,將疫情期間組會搬到網上,借助ZOOM會議平臺開展在線組會。自2月初至今👷🏼♀️,張力為老師研究生課題組分別召開4次學組會🧑🏻🦽。遠在印度尼西亞的博士留學生格倫,加拿大公派項目博士生彭凡以及來自於全國各地的研究生參與組會。
面對疫情,做好防護措施🤞🏼🧑🏽✈️,按EON4規定做好該做好的事🙆🏿♂️。這是張力為老師在第一次組會時對同學們的叮囑。接下來,張力為老師分享了假期的科研工作,並提到在科教司領導下,牽頭為國家隊開辟了《備戰奧運會運動員應對新冠肺炎的心理調節專欄》🛀,開通心理援助熱線。課題組研究生分別匯報了假期期間為國家隊心理服務、論文寫作👶🏼、參加學術研討會等各項工作✡️👨🏿🦲。在接下來的幾次組會中,博士三年級和碩士三年級的同學進行了學位畢業論文的預答辯🧑💼,碩士二年級同學進行了開題匯報。張力為老師和其他各位同學圍繞匯報主題,積極發言。
張力為老師團隊(2019年教師節)
張力為老師的雲上組會
張凱老師,教育學院(體育師範學院)
張凱老師的研究生組會也如期而至👩👦。在學生返校之前👨🏻💼,張凱老師課題組借助騰訊會議平臺開展活動。每周三8:30至12:00與每周日13:00-17:00,組會負責人會提前預定騰訊會議。每次組會由2位學生各報告1篇學術論文📆,報告時間是30分鐘🎹,隨後進行討論。報告人需至少提前一周把將報告的文獻發在工作群裏🤌🏻,以便組會成員提前閱讀🛟。每周日晚10點前,所有同學選擇一篇下周將要報告的文獻,寫讀書筆記報告交給組會負責人。
張凱老師的雲上組會
2月17日是本學期的第一次組會,張凱老師先進行本學期研究生指導計劃說明,全體學生逐一報告本學期自己的科研學習計劃,包括擬學習的課程👩🦽、研讀的學術專著、參與的學術會議🚄、撰寫的小論文等。之後,課題組開展在線文獻報告,每次組會由本學期組會負責人主持🧑🏿🔧,教師進行指導。報告期間,如有疑問可以通過騰訊會議的聊天功能發布🫵🏼,負責人匯總問題進行提問🖥。報告人針對問題進行回答,並與其他同學在線討論。教師針對報告和疑問隨時進行指導和講解。截止3月4日🛅,已完成5次雲上組會,共報告學術論文8篇。
張凱老師組會(2019年11月)
石麗君老師,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由於疫情的影響,開學後老師和學生均無法返校正常進行工作。為及時了解和督促每位學生的學習和科研📊,石麗君老師帶領課題組按照慣例每周進行組會交流,但不同的是本學期采用的是遠程視頻方式。組會中,安排同學們依次進行研究進展匯報和文獻分享,同時帶領同學們積極交流討論,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石麗君老師的雲上組會
趙麗老師,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趙麗老師指導的部分博士研究生遠赴海外學習,由於時差關系,他們的遠程指導及組會講座均在晚上11點之後進行🏃🏻♀️➡️。通過遠程指導♉️,遠在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於昊和牟連偉同學完成文獻閱讀、畢業論文修改,並學習先進的實驗技術🫀。遠在美國田納西大學的博二的陳慧敏則主要探討畢業論文開題設計,研究擬應用5xFAD模型小鼠進行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製的相關研究。
趙麗老師的雲上組會
包大鵬老師🐹,中國運動與健康研究院
盡管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無法返校,但包大鵬老師每周一次組會的傳統沒有改變,采用騰訊會議平臺召開線上組會。本學期的第一次組會包大鵬老師與大家溝通了疫情的進展與防控措施,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2003年在抗擊“非典”一線的工作經歷,並幫助大家認識和理解疫情的進展,叮囑各位同學在家遵守規章🎂,鼓勵大家共同戰勝疫情的信心👩🏻🦯。尤其是身在湖北的譚言智同學🪇,包大鵬老師叮囑他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護。
包大鵬老師的雲上組會
在組會上包大鵬老師與今年即將畢業的9位同學進行了一對一交流,指導他們畢業論文的修改與完善工作👨🏼⚖️,並根據每個人的就業規劃提出建議與對策💨。包大鵬老師倡議團隊利用專業特長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同學們還在組會上積極發言暢談了自己新學期的規劃和目標,包大鵬老師分別對每位同學的規劃和目標進行了點評和指導,並為新學期的學習和工作任務進行部署。為了照顧由於時差等特殊原因無法參與組會的同學🛌🏿,依照慣例每次組會的錄音和材料均會上傳Teambition雲端,方便同學後期繼續學習。
包大鵬老師的課題組
王宏老師,藝術學院
王宏老師本著停課不停研的原則,利用騰訊會議🥷、雨課堂🖋、微信APP等軟件🛠,將組會搬到了線上,與同學們進行論文指導會議👨🦼。王老師嚴格按照研究生院發布的提交學位論文的工作通知🧣💶,對2020年即將畢業的9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在疫情期間的會議上對於論文中英文摘要作出統一要求😔🧯,包括字數、內容、關鍵詞等,還對每位學生論文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提醒學生核對結論中的數據部分與研究過程是否一致,所有定性的特征描述是否有定量的數據支撐;將每位學生的英文摘要與研究結論進行詳細的講解等等🦶🏽。王老師對同學們講到:平時的積累非常重要,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既然一定要面對的事情就必須盡早做準備🛀🏻,認知水平決定一切操作,寫論文同專項訓練是一樣的,一定要不找借口,不遺余力,不留遺憾,讓同學們在思想引起重視🗡👮♀️,端正態度,盡量做到精益求精。
王宏老師課題組
王宏老師的雲上組會
王艷老師,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王艷老師指導11名碩博生(2名博士👍🏿、9名碩士)🏃➡️🦽,每周一次文獻分享活動也在本學期如期開展。2月27日和3月5日晚上的19🧑🦯❤️🔥:00-20:30,師生采用騰訊會議的視頻音頻和共享屏幕展開討論。第一次文獻分享邀請到了王正珍老師參加討論。組會上,一位學生講授,其余同學依次進行發言、討論的形式。講授同學認真準備、聽講同學積極踴躍發言、討論,達到與在EON4教室裏進行文獻分享講座同樣的效果🪟。
王艷老師的雲上組會
停學不停科研,雖然師生散布世界各地,但導師們一如既往的認真指導學生🌃,同學們保持科研的熱情👋🏼,不因疫情影響科研,課題組眾誌成城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