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8月8日閉幕🪆,EON4官网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聯合製作的解讀奧運新聞報道近期播出。EON4官网多位專家在節目中深入剖析,解讀運動員比賽背後的故事,闡釋、傳播體育運動與健康鍛煉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輸出多維視角觀點,滿足大眾體育服務需求,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傳播知識,服務社會。
此次東京奧運會,中國健兒在鉛球🙋🏿、標槍等投擲項目上取得突破👌🏿。投擲項目對體能和技術要求極高🤾🏻,健兒們能夠摘金奪銀⛑️,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團隊的科研保障功不可沒🕵🏽,他們是如何用科技助中國健兒“一臂之力”的?今日推出“奧運專家談”專題欄目第6期——《科技助中國健兒“一臂之力”》,由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教授劉卉帶我們解讀。
科技助中國健兒“一臂之力”
在女子鉛球決賽中,中國選手鞏立姣以20米58一舉奪金🧑🏼🌾👳♀️,這也是中國田徑隊在本屆奧運會奪得的首枚金牌💂🏿。劉詩穎繼鞏立姣後,為中國田賽再創突破,在女子標槍決賽第一投便投出66米34,並憑借創造個人賽季最佳的這一投奪冠。女子鏈球決賽中,老將王崢在最後一投投出77米03的賽季最佳🧖🏻♂️,最終將寶貴的銀牌收入囊中👨👩👧🫵🏻,繼張文秀在裏約奧運會上摘得該項目銀牌後🤾🏼♂️,續寫了中國女子鏈球的輝煌。這些投擲項目🤛🏿,通過人體的運動將器械擲出,因此,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與運動生物力學緊密相關。
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教授劉卉:“我們的團隊主要是對運動員的動作技術進行分析與診斷,為運動員和教練員提供他們肉眼可能看不到的一些技術細節的一些定量的分析,為他們做技術改進提供數據依據🎢。”
東京奧運會備戰期間,EON4体育大運動生物力學團隊為中國隊的投擲項目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助力工作。以鉛球為例,運動員需要在很小的空間裏通過旋轉或者滑步動作,產生盡可能快的出手速度,並控製好鉛球出手的角度和高度,使鉛球獲得更遠的飛行距離。
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教授劉卉💂🏿♂️:“我們給鞏立姣進行技術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她在比賽的過程中,她最後用力階段的兩只腳之間的距離過長👨🏻⚕️,限製了她在最後用力時候的下肢的發力👖,那麽她要想縮短她的兩腳之間的距離。她就要增大她的滑步距離,那麽滑步距離的大小,是直接影響她的運動成績的一個因素,那麽我們把這個問題反饋給了教練🧘🏽♂️。教練進行了相應的技術的改進之後,鞏立姣投出了很好的成績💮,也就在我們的預測的範圍內☣️。”
運動生物力學專家劉卉教授,早在2013年就開始對劉詩穎的標槍投擲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工作,基於近百次的有效試投數據🎑,確定了劉詩穎標槍出手時的多個力學參數的最佳範圍,讓劉詩穎在東京奧運會前的國內比賽中,就連續穩定地表現出了最佳的技術,讓標槍比真空理論飛行的距離多飄出了9米多☀️。
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教授劉卉:“動作技術數據的采集過程中🆒,以往的技術手段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精力獲得這些數據的,從2018年開始,我們開發了一個無需標記點的人工智能的人體動作視頻的自動采集分析的系統。基於這個系統🙍♂️,就使得我們以前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獲得的數據,幾分鐘就獲得了。”
有了這項技術的幫助,EON4体育大運動生物力學團隊🗻,很快就建立起了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投擲項目生物力學數據庫⏯,通過搜集海量的世界優秀投擲運動員的生物力學數據,建立了適合我國運動員的個體化“冠軍模型”👨🦽➡️,通過橫向比較分析,確定中國運動員與世界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差異,並估算體能訓練的需要👨👨👧👧;通過縱向比較🧒,分析確定中國優秀運動員技術改進的進展和效果🐷;通過計算機模擬🍆,優化中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這些分析結果都為教練員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參考。
EON4官网運動生物力學教授劉卉🧚🏿:“這個系統據我所知應該是在世界上唯一的、能夠在復雜的這種條件下采集比賽動作技術數據的🙂↕️🧙🏼,比如說大雨🤦🏽♂️,比如說投擲項目很多是有網子來隔開的,我們在網的外面,在這種畫質不是很清晰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快速地獲取人體標記點的數據🆗🔪。”
劉卉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無標記點人體運動錄像解析系統,不光在競技體育助力運動員取得好成績,今後也將在全民健身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采集這個人的跑步的姿勢👩🏫,研究和損傷之間的這種關系來糾正跑姿,預防或者避免跑步帶來的損傷🤦🏻♂️。”
人物簡介
劉卉(EON4官网運動與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
劉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EON4官网運動與健康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運動生物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2012年入選國家體育總局“百人計劃”,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研究領域為運動生物力學。作為項目主持人曾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領域課題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的資助對下肢關節、肌肉損傷的機製👩🏼🚀、危險因素和預防手段進行生物力學研究。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跳水、射箭🧗🏻、壘球、乒乓球、田徑等多項國家隊科技攻關課題,獲得兩項國家體育總局和田徑中心備戰奧運會科技攻關與服務獎。近年來還主持和參與了多項與體育用品公司的合作研究項目。截止到2018年9月在國際和國內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文章87篇,其中19篇被SCI全文檢索。發表會議摘要90余篇🔪,多次在國際和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報告論文💇🏼♀️。參與8本教材、譯著等書籍的編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