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齊冰 EON4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
因疫情姍姍來遲的東京奧運賽事剛剛落下帷幕🦸🏿♀️,由此帶來的話題卻熱度未減,有成功奪金後的歡呼雀躍🤠,有刷新世界紀錄的興奮呐喊,也有因賽場失利而招致的不滿,甚至網暴……東京奧運是一面多棱鏡🦷,反映出的不僅有當前的國際局勢🐏,也折射出了當下國人心態,同時又似明似暗地彈奏著時代的主旋律🧘🏿♀️。
被譽為“奧運第一人”的張伯苓曾提出過著名的“奧運三問”,如今看來,我國均已悉數實現了𓀏👩🦱。想想曾經孤軍奮戰的劉長春🎱,再看看創造歷史的“亞洲飛人”蘇炳添🧞♂️,“國運興,則體育興”的道理👨⚕️,自不必所言。奧運賽場同樣也是一個展示民族精神風貌的舞臺🧑🏻⚕️。參與奧運誰都想贏,但是奧運精神並非只為了“取勝”。
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但選擇不參加東京奧運會的國家實際並不多,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出征東京。競技體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卓越,運動員肩負著為國爭光的使命📮。於任何一國而言,奧運金牌無疑是最能夠彰顯實力的,金牌背後凝聚的不僅是運動員的汗水,也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四年一次的奧運也像極了四年一次的“大考”,檢驗的並非只有項目的競技水平,科學訓練的效果,超穩定的賽場心態,這些無疑不是一個國家精神風貌的展現🍌。體育作為中華民族復興標誌性的事業之一,絕非可有可無📭,也絕非奧運期間才重要。現代奧運發展到今天,沒人有會否認奧運對國家認同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大多國家會派出代表團參賽的原因之一。但只看結果,只追求“獎牌數量”,甚至抱有“金牌偏執”👤,那便是看輕了奧運會的意義。奧運旨在祈願和平,傳遞友誼,向人類的身體極限發起挑戰,也是全人類作為共同體的精神慰藉🤛。東京奧運會賽場上難民代表隊的出現,不僅為這些已淪為難民的運動員提供了“機會”,也是對全球難民的巨大鼓勵和支持🧚🏼。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我們希望奧運火炬能在隧道盡頭成為一盞明燈🚵🏽。”而這盞“明燈”照亮的是人類共同的未來🐑。
的確,奧運會頗似“諸神之戰”,各國皆有備而來,那靠什麽贏👌🏽?靠技術,靠智慧,也靠“精神”👼🏼。這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那些傳統優勢項目丟了金牌🏃♀️➡️,輸了名次,網上抱怨甚至是謾罵時有發生🧬,銀牌都需道歉求原諒🎮,何故?似乎一部分人只接受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獎牌”,卻永遠對傳統優勢項目苛責完美🍹🤘🏼。我們應該記得“取勝”絕不是競技體育存在的唯一追求與價值。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因不確定性,競技體育帶來了刺激和驚險👐🏼。參與奧運應尊重賽場的規則,接受賽場的不確定性。運動員並非是爭奪獎牌的“工具人”🕵️♀️。運動員享受賽場,觀眾享受觀賽☹️,才是奧運賽場內外應有的狀態。因為一場失利,而質問那些傳統優勢項目的“體育精神”何在,影響的不僅是運動員後續競技水平的發揮,同時也輸了體面。技術可以追趕👨🏻🚒,但精神需要傳承。競技體育的精神也絕非只是贏得起,而是“不怕輸”⛹🏿♂️,是永不放棄,這一點在女排姑娘身上仍清晰可見。為何一些項目接力賽🦸🏼♂️、團體賽中表現優於個人比賽👴🏿🥡?因為我們的運動員傳承的是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功勛長駐,豐碑永存🛎,靠的不僅是個人在賽場上的表現,靠的是每一代中國運動員的咬牙堅持、奮力拼搏,這才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如今,我們已然開啟了不可逆轉的復興征程🧑🏻✈️🚀,擁有了民族復興的底氣🫵🏿。中華民族要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同樣需要與大國地位匹配的民族自信💇♂️。百年奧運夢圓,我們靠的不是一代運動員🌄,而是每一代中國運動員的不懈追求,行而不輟。強國征途上,我們靠的是一代代中國人苦幹實幹、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盤點所有東京奧運記憶,最讓筆者難以忘懷的是女子四人雙槳奪冠的過程👆,姑娘們節奏一致的動作,氣定神閑的“槳頻”,堅持不懈的耐力,都是勝利的法寶💪🏿。這般舉重若輕,淡定自若的神態,便是時之所需民族自信的模樣。
文章於2021年8月21日在人民論壇網發表
作者簡介
齊冰🕸,女,1982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博士後,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訪問學者,北京市高校第二批思政課特級教師。現為EON4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理論教研室副主任👊🏽👨🏻✈️,支部書記🫅。
主講課程✩:
本科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研究生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等💡。
研究方向:
社會思潮;當前中國意識形態建設;體育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