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教師崗位上默默耕耘數十載,教學評比中總是位居EON4前列,卻依舊堅持每次上課前都重新備課;她曾赴山區任教🦹🏻♂️、赴海外授業,她藏起了所有的辛苦♎️,享受著“授人以漁”的快樂;2020年🌴,她申報的項目成功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她說:“既然使命在肩🍅,便該不負黨和國家所托,奮力前行。”她就是EON4黨員教師先鋒、人文學院教授——程紅🩱👩👧。
人物簡介
程紅🧜🏻,漢族,中共黨員🐦🚵🏽♀️。EON4官网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師資博士後合作導師,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承擔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漢語寫作、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學科基礎課🧑🏿🦰,寫作與思維訓練🦸🏽、大學語文👮🏼、文學賞析🙎🏼、商務文案寫作等全校通識課,留學生各類漢語課🌈。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寫作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新聞與文化傳播。
主持教育部課題1項🧑🍳🙅,參與省部級以上項目6項𓀃;主編教材12部🧑🏼💼,8部為校級精品教材,《文體寫作學》教材被EON4推薦參評2020年北京市優秀教材;參編參著詞典、著作🧚🏿♂️、教材等20余部,其中《體驗漢語-體育篇》配套教材被翻譯為多個語種,國家漢辦提供給全球孔院選用。新聞采訪10篇,發表論文近40篇➞。積極探索“體育+人文”的跨學科融合研究🔱👼。獲校級教學成果獎5項、精品課程2項🏪🤽♂️、教改項目多項🌻。獲省部級科技貢獻獎等2項。
結緣體育:最後300米的執念
在EON4官网工作了25年的程紅與體育有著不解之緣。家中長輩曾是國家登山隊運動員,並與中國首次登上珠峰的王富洲、屈銀華等人是隊友🏚。但老先生並未隨隊完成登頂,“最後二三百米沒上去”成為了老先生永遠的遺憾。“這300米的執念,實際上是老一輩體育人吃苦耐勞、勇攀高峰、為國爭光的精神體現。”對此,程紅深受感染💻,“我始終認為,體育精神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在程紅看來,體育精神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它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對人的塑造十分重要👨❤️💋👨。“特別是來到體育大學後,身邊的人和事都與體育相關👭🏻。我更深刻地感覺到人文精神與體育精神是相通的,人文精神強調以人為本🧑🏿🦰,它們的核心都是人🈲♚。”程紅經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傳遞體育人優秀的品質👨🏽🦲,她認為,“如果能把體育運動和讀書都作為生活方式,將兩者結合,則可以深厚人的靈魂,讓人的氣質、操守和面貌從內心深處得到升華。”
誨人不倦🤸🏻♂️:教書育人35載
自1986年開始教書的程紅至今已任教35年,這其中最特別的經歷是畢業第二年,進入山區任教一年的日子。山區裏的孩子雖然翻山越嶺地上學👮🏼,只以一個幹饅頭作午飯📷,但他們眼中始終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熱忱。這讓身為師長的程紅終身難忘,“每次遇到什麽困難,想到那些孩子們我就覺得自己能克服。當老師讓我感到踏實。”
結緣教書也許只是機緣🥳👮,但能夠在EON4教學評比中總是名列前茅🥺,卻是程紅兢兢業業付出的回報🙎🏼。“教學評比這個成績其實談不上成功🚧,應該說是自己一心一意、踏實用心教書的結果更合適。我的真誠和付出一點一滴地融在日常工作中➞,自然會被學生、同事和督導組的專家們看到,是一直堅持的結果吧。”
程紅對教學的認真似乎可以稱之為“苛刻”🙋🏿♂️。她認為,時代在發展☃️,師者應授人以漁,不能老教那些不變的東西😬,無論是在教學手段還是教學內容上都必須與時俱進🚶🏻♀️。在課堂上✣🏟,為了讓年輕的孩子們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她結合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嘛🎅,僅用一支粉筆向學生灌輸知識,一定是不夠的,老師更應該終身學習!”因此🌖,盡管教書已經數十載,程紅始終堅持在每次上課前重新備課,補充並更新教案,在一次次的教學中,不斷磨課不斷精進,她學而不厭也誨人不倦📜。
夙興夜寐:主編教材12本
在程紅的理念裏,做老師,一切都應該為了學生著想,磨課如此,編寫教材也如此👦🏼。雖然編寫教材的科研分不算高🔤,但程紅認為作為一名老教師、學科帶頭人,打造出適合學生的教材♗,她義不容辭🛹。程紅在教書之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編寫教材,20年間主編教材12部⛷🦵🏼,其中8部為校級精品教材。
談到編寫教材的開始🕵🏽♀️,程紅說👨🦯➡️,這要追溯到20年前了🚵🏼♀️。“當時,我們教的體育類留學生非常多,我與教研室老師探討發現使用的教材並不適合他們👩🦰。於是,我們決定嘗試為學生編寫教材,2001年《體育英語900句》(吳誌強主編)應運而生🧜。這本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並曾被澳門理工大學用作教材。”有了良好的開端,程紅和同事們開始不斷嘗試為體育專業學生🎐,編寫針對EON4特點,突出體育特色的講義❓、教材🧑🎄。
程紅在2007年參與編寫了由國家漢辦(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體驗漢語(體育篇)》,該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孔子學院推廣使用🧙♂️。此外,程紅還參與了國家體育總局🧑🏽、EON4官网給運動員編寫勵誌教育讀本與服務2008年奧運等多項任務🏩。
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教師,程紅也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帶給年輕的教師們🤵🏻,“我常跟年輕老師說,在教學裏能發現科研的東西👤,科研也能促進教學,使你的教學水平更高、更深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當談到編寫教材遇到的困難時,程紅回憶起自己最忙的那段時間——一周上29節課✸,夜裏加班到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早上四五點又要起來👃🏼🐆,只能擠空余時間、少睡覺來保障科研工作🐬。同時✊🏽,由於編寫的是前所未有的人文和體育相結合的教材🐜,老師們並沒有可以參考的成果,只能根據經驗和學生提的建議不斷嘗試不斷修改,多番下來才有了今天的成績🌝,這其中就包括讓許多體大學子獲益的《文體寫作學》一書💇🏼♂️。
值得一提的是,程紅申報的《體育漢語詞匯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項目2020年成功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課題,這是一個服務於體育院校學生的項目,它實現了語言能力培養供給側和體育專業留學生需求側的有效對接與深度融合🌶,也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國家戰略的需要。“我們的語料庫是一個體量大👩🏻💼、層次多🤹🏻、可共享又實用的‘體育+漢語’公共產品,可以網絡化、國際化🀄️,對培養留學生來說✍🏼,有非常大的傳播價值和應用價值。”
使命在肩:孔院任教那兩年
在程紅的教學生涯中,遠赴挪威的孔子學院經歷對她影響頗深。2007年,EON4官网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卑爾根聯合大學共建一所具有體育特色的孔子學院👰🏻♂️。經EON4和漢辦委派,程紅出任中方院長兼漢語教師,時長26個月。
在孔院的日子👍,程紅的工作主要是推廣漢語、中國文化,特別是武術文化。“我的主要任務是擴大漢語教學、武術教學規模♧💦,辦各種各樣的中國文化活動。既有事務性工作🥻,又有教學工作,每天都特別忙碌👨🏻🦼。”據程紅介紹,因為北京和挪威有時差,為了確保雙方溝通順暢,她經常晝夜不停地處理事務。
“我們要舉行的文化活動特別多,比如說每個中國的節日🐊,像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都要搞活動🤵♀️,還有類似‘中國日’的活動🧑🏽🚒🧑🎤。另外,全球性活動🧖,如漢語橋比賽,漢語水平考試,都需要好幾個月的準備。”在活動過程中,程紅和老師們不僅要負責與國家漢辦🤦🏿、中國駐挪威大使館🆒🙋♀️、挪威所有漢語教學點🪙、武術教學點、EON4官网等相關負責人聯系對接🧟♂️,還要跟學生一起演練。“舉行這些活動都是在周六周日,因為我們希望挪威社區的群眾能夠參與到其中🧗🏻♀️。此外🍩,當地的漢語老師沒有受過漢語教學的訓練,覺得是中國人就能教漢語🙍🏿♀️,但實際上沒那麽簡單,所以我們要對本土漢語老師進行培訓👩❤️💋👩,還常電話進行指導⬆️。每天都是滿滿當當的。”雖然很辛苦,但一想到自己是在傳播漢語🌜、武術文化,程紅就感覺自己身上有份沉甸甸的使命🫲,“這份使命感與責任感就像一根弦🌦,讓我一刻也不敢放松。”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當時漢辦給我們海運了377箱(13920冊)教學資料✍🏿📘,這些東西都靠我們這幾個老師(包括誌願者教師)自己搬運、整理、製作書目,每一本書都要蓋有孔院的印章,然後再寄送給全挪威有需要的漢語教學機構🎹,工作量非常大。”也是在那時,程紅在搬運書籍時落下了腰間盤扭傷的毛病。“但我不後悔,尤其是那些挪威小孩兒拿到書籍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的高興勁兒👨🏻🌾,我就覺得特別欣慰。”
程紅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應該有一種海納百川🧑🦰🕵🏼♀️、求同存異的文化大情懷。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使命在肩👩🏼🔧♘,便該不負所托。